下載APP

讓人愈開愈愛的小鋼炮 Audi S1 Sportback

小鍾17年試車經歷熱愛飄移

3.3萬瀏覽/2017年05月15日

概覽:
S1在國內是一部冷門鋼砲,手排設定是主因之一,再者,231hp馬力不是太搶眼,然後個子也小,讓人不自覺的雙雙忽略實用性、性能戰力,但事實上,你可能不清楚S1有多特殊,為了他,Audi可是特別開發一套四驅底盤,讓S1獨自使用,這樣的作法,當今少有!

先來說說甚麼是鋼砲

大約在近十年裡,鋼砲車款愈來愈多,雖然尚不至於像SUV那樣遍地開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相信你應該常聽到,哪部四驅鋼砲又突破了馬力紀錄、哪部前驅鋼砲刷新了紐柏林賽道單圈成績,鋼砲族群不僅勢力一步一步擴增,性能也愈來愈猛,這演變很容易理解,因掀背車型愈來愈多樣化,想要在當今車壇成為討論話題,SUV、跨界絕對是第一首選,要不然活潑年輕的掀背車也容易聚集關注,掀背車款多了,性能化鋼砲自然也就增加了。

鋼砲開創者是第一代Golf GTI,以國民掀背車作為基礎,提升一點動力、稍微強化底盤,追求最平民的性能享受。

最初帶來鋼砲精神的,是1975年問世的第一代Golf GTI,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沒想要以小搏大、挑戰賽道單圈之類的性能夢想,只是藉由一輛便宜、垂手可得的平民車作為基礎,賦予大一點的動力、換一套硬一點的懸吊,不是太困難的性能升級,卻讓一部平凡掀背車有了很多駕駛樂趣,並在市場上獲得不少好評,就這樣,超過40年的演變,Hot Hatch鋼砲族群慢慢成形,若要說經典鋼砲,實在不勝枚舉,但基本上都不脫離以原有一般車款作為基礎,強化動力、底盤與內外觀,就算是當今討論熱度很高的Civic Type R,或是馬力愈來愈大的AMG A45、RS3之類四驅鋼砲,都是以同樣概念製作調教,不過這回我們試駕的Audi S1可就不同了,算是近代少數為求性能而進行特殊改造的鋼砲!

在80年代有一些瘋狂鋼砲誕生,Peugeot 205 Turbo 16就是一例,是為了符合當年Group B拉力賽事的規範,將拉力廠車限量製作市售,而205 Turbo 16便維持拉力廠車架構,將引擎移至前座後方,成為特殊的中置引擎、四輪驅動鋼砲。
雷諾5 Turbo也是一部因應賽事而生的特殊車款,同樣是將引擎後移成為中置,並為後輪驅動,與205 Turbo 16一樣,基本上車體結構與一般車型截然不同,打造最初目的是為了投入賽事,但因規則所致,才有市售款「落入凡間」!
法國人有時真的很浪漫,5 Turbo結束生產二十年後,雷諾又以小型掀背車Clio作為基礎,將前座後方塞入龐大的3.0升V6引擎,再次打造出Coli V6 MR鋼砲,且這回不是受到賽事制約,而是早先概念版本受到車迷推崇,之後便投產上市,浪漫的瘋狂!
我們想提一下上一代Impreza STi,原本Impreza皆為四門房車或Wagon,但上一代毅然提供五門掀背車體,使得這輛拉力戰將搖身一變成為強力鋼砲,這是一個有趣的轉折,也說明一件事,只要是掀背+出色性能,都可以成為鋼砲!

從限量走入量產

在正式進入S1之前,我們得先提一下A1 quattro,這是在2013年推出的全球限量333部鋼砲,推出時,在鋼砲界造成一股震撼,因為Audi將A1植入quattro四驅系統,要知道,所有一般A1都是FF前驅設定,為了容納quattro系統,底盤勢必得做一些調整修改,甚至後懸吊也從拖曳臂改為四連桿,這樣的底盤改造,相信對於Audi而言只是「一片小蛋糕」,但只為A1 quattro而生,把資源共享、平台互享這類能降低成本之事放一旁,這是近代少見打造鋼砲,性能至上、不計較成本的作法。

A1 quattro在2013年限量333部問世,當時造成不小轟動,相較於一般A1,改造幅度頗大,有一種近似以前Coli V6之類的感觸,雖然引擎固定位置無大幅更動,但特別為其植入四驅系統,也算是一點小瘋狂!
沒想到之後S1登場,基本上可視為A1 quattro大量生產版本,同樣是2.0升渦輪+quattro四輪驅動的動力系統組合。

或許A1 quattro限量333部太過稀少,市場反應熱絡,也或許是專屬四驅底盤終究得多一些成本回收,A1 quattro問世的兩年後,在A1車系小改款之際,Audi正式推出S1,同樣配置2.0TFSI引擎,也保有quattro四驅系統,而且同樣的,這套後懸吊改為四連桿的四驅底盤,只出現在S1,其餘A1依舊無法享有!你所能想到的市面上鋼砲,都有專屬空力套件、內裝配備,引擎則是挑選旗下既有產品加以強化升級,至於底盤,像S1這般有專屬傳動系統、底盤者,當今市面上還真的沒有!

與S3同引擎 但出力需封印

S1的2.0TFSI引擎廠方代號為EA888,S3也是採用此心臟,不過內部設定、渦輪尺碼都不盡相同,畢竟產品階級需要劃分清楚。

原廠在規劃高性能版本動力架構時,通常有兩種做法,一個是以現有引擎進行強化,不然就是植入自家大一號的引擎,S1採用的是後者方式,一般A1引擎最大為1.8TFSI,S1則採用與A1 quattro相同的2.0TFSI設定,不過兩者心臟還是有些不同,A1 quattro是世代較舊的代號EA113版本,而S1則是當今廣泛運用在集團旗下代號EA888的機體,EA888有更好的材質與輸出反應,並且有多樣的動力規格,S1最大輸出設定在231hp/37.7kgm,只要你有稍加關注福斯集團的動力系統發展,應該很清楚這具2.0TFSI要激發出超過300hp是很容易的,但S1顯然無法擁有,理由很簡單,產品定位所致,自家小哥S3也是搭載2.0TFSI引擎,最大馬力300hp,讓S1配置與S3相同引擎族系已經要不得了,動力設定有所差距也只是剛好而已!

標準版S1內裝風格趨於低調,沒有太多鮮明的性能氣息,除非選配平底方向盤、造型更跑車化的座椅,便會增加不少熱血氣息。

雖然S1身形嬌小,但實際上並沒有特別輕盈,1340kg重量與Golf GTI差去不遠,可能與揹著一套四驅系統有關,但中低轉速的扭力相當飽滿,加上手排變速箱的特性,油門收放之間就是多了直接感,這是雙離合器變速箱較難展現的細微特質,這也讓S1跑起來頗有虎虎生風感受;這具6MT檔位手感算是清晰,但檔位行程不算短捷,歐洲性能車很多都是如此,短捷、乾淨俐落的檔位行程,一直是日系性能車最為擅長;離合器則是頗為輕盈,好踩好放,但接合點不算明確,而我們發現,若將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放在Auto狀態,換檔容易有頓挫感,與油門反應有關,改選擇Dynamic就好多了,市區緩行、全力衝刺都不再有古怪的頓挫感。

6MT排檔的檔位間距、行程適切,不過總覺得可以再更短捷一點,而離合器接合點則不算明確,整體來說,手排操作介面稱不上熱血,以好操作、易上手為主。
儀錶設計簡單明瞭,沒有太多花俏造型與專屬設計。
前座款式與一般S Line版本相當,包覆性不錯,而織布與皮革混搭,加上紅色縫線,質感也算是理想。

充沛的扭力,讓S1在市區裡很多時候都能進到第6檔,至於高轉速馬力,坦白說沒讓人留下太深刻印象,畢竟S1搭載的這具231hp版本2.0TFSI引擎非為大渦輪、高增壓值設定,高轉速反應未達猛烈帶勁實為正常,再說前文有提到,礙於產品定位,S1的馬力是必須被限制的,因此客觀來說,馬力不夠大這件事,實不應歸為S1缺憾,反倒是聲浪可以再渾厚一些,此外,1檔起步時,引擎轉速被限制只能拉到3800rpm,轉速過低,無法讓S1展現彈射起步的四驅威力,少了一絲快感。

高轉速彈射起步,是手排+四驅的專屬技能之一,能展現高超短程衝刺的能力,但或許是保護傳動系統,S1原地拉轉速有3800rpm上限,瞬間釋放的動力不夠,無法展現一氣呵成的彈射起步。

小尺碼就是夠靈活

S1在國內只引進Sportback五門版本,這是一個讓人覺得有點矛盾之處,多了後門,雖然車身沒有跟著拉長,但視覺上總是少了一絲俐落感,但多了後門進出後座,便利與實用性總是高了一點,縱使後座空間相當狹小。S1車長不到四米,看起來小、開起來也小,是名副其實的小鋼砲,原廠為其設計一套電子懸吊,但無法獨立調整,是跟著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連動,切到Dynamic狀態會變硬一些,差異是有感的,但阻尼不會強韌到讓你覺得很硬派,舒適與操控之間的分寸拿捏理想;這輛S1全車為標準配備設定,17吋鋁圈看起來有些平凡,215/40R17的馬牌CPC2輪胎的尺碼、等級也都不算起眼,但實際上可發揮的抓地力比預期多了一些,不會有需要汰換升級的感受,同時也拜擁有quattro四驅系統之賜,在山路上狂奔,就是能早一點全油門出彎,不像開著前驅鋼砲得與扭力轉向搏鬥,或是開著M135i/M140i後驅鋼砲,全油門出彎深怕轉向過度,四驅的價值,在每次出彎都能感受到!

標準款17吋鋁圈造型一般,而配胎215/40R17的馬牌CPC2並不寬大,等級也非最高階,不過奔馳起來倒是沒有明顯不足之處。

【編輯短評】
暗藏反骨性格

我們原本打算開著S1來個花蓮兩天一夜之旅,但試車那兩天東部雨勢不斷,蘇花公路偶有落石傳出,安全起見,取消花東之旅,但依舊當了兩天一夜的車主,試駕體驗比一般深入。S1是一部很有趣的鋼砲,這車在市區裡代步,總覺得有點渾身不對勁,頓挫、不順暢很難完全避免,但是只要拉高轉速,一切都變順了,也就是說,慢不得,鋼砲本來就是需要一點反骨性格,太過安穩好開,就不是一部迷人鋼砲,只是一部性能掀背車,有點訝異Audi會造出如此的小鋼砲,比家族小老哥S3好玩不少,讓我們愈開愈愛!

查看完整版 >

Audi A1 Sportback綜述頁

規格配備 | 圖片 | 一鍵詢價 | 中古車

去看看
主頁

相關標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