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中的好身手Honda HR-V操控篇
5.0萬瀏覽/2016年10月19日
概覽:
HR-V的底盤跟過去我們試過的Fit、City系出同源,都是針對小車開發的非獨立後懸吊架構,在轎車、掀背車型上都有不錯口碑,但這次的HR-V則又讓我們感到驚喜,除了稍高的視野,開起來其實沒有太多休旅車的影子,反倒像是輛帶有舒適特質的靈活掀背。
HR-V與Fit之間有著「模組化底盤」的衍生概念,底盤同樣是中置油箱與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配置,整體有利於重心集中以及空間機能的兩大優勢。
HR-V的車身尺碼為4294x1772x1605mm,大小介於Fit與City之間,但2610mm的軸距則是三者最長(Fit:2530mm、City:2600mm),想必主要是為了提升縱向的空間機能,至於中置油箱與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配置,均是相同的基礎架構,但尺碼與細節則因應不同級距以及類型調整,以同樣的根基,進而衍生出各式車款,從平民小車到性能掛帥的九代Civic Type R,各自呈現不同特性,其實與現今流行的「模組化底盤」概念不謀而合。這次HR-V試駕活動,我們分配到最高規的S版本,雖然全車系皆為相同的1.8升動力,但車重依據配備多寡而有差異,S版本為最高的1273kg(VTi:1259kg、VTi-S:1265kg),但對於實際操駕相信應該難以察覺。在一般中、低速的行駛速域,HR-V並沒有小車行經坑洞時的明顯彈跳,這在後座更能體會,要用於都會代步十分輕鬆、稱職。
到了快速道路,若以100km/h上下的巡航速度,穩定性相當足夠,只是在風切聲與輪胎滾動聲的抑制表現,我們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試駕行程從市區出發,起初在實際接觸HR-V之前,因為和Fit採用相同的底盤基礎,其非獨立型式的後懸吊設計,以及少了車尾的類掀背身形,不免令人擔心HR-V是否也會有小車在遇到坑洞時,後軸容易彈跳的通病,好在結果沒讓人失望,因應都會用車訴求,整體調性以舒適取向,壓過落差路面時,車內並不會有過度的多次搖晃或是明顯衝擊感,底盤的吸震能力良好,至於方向盤的輔助力道,以日系車角度而言不算輕盈,就像是傳統印象中的Honda車款,手感適中且提供不錯的路感,讓HR-V在中、低速域具備相當水準的行車舒適度,而比房車稍高的緊湊尺碼,於市區中穿梭也顯得靈活、輕鬆。至於在快速道路上,不論切換車道或是壓過橋接縫的表現值得肯定,但可惜的是,高速行駛的風切聲與輪胎滾動傳進車室的噪音仍稍嫌大了些,若是超車的全油門狀態,CVT變速箱的工作聲也一併加入,顯見在隔音部份還有精進空間。只要路線正確、速度控制得宜,HR-V的在彎中的動態表現具有一定水準,感覺就像是輛操控性不錯的加高版掀背車。
HR-V全車系均為17吋的鋁圈規格,只是在S版本的造型不同,配胎則採用日本製造的Dunlop Sp Sport Maxx 050,有不俗的乾溼抓地力,以國產車款的原廠配置來說相當具有誠意。
在前往拍照地點的沿途山路,HR-V的操控更讓人印象深刻,所謂跨界SUV價值主要也在於著墨更多的On-Road表現,幾個彎道過去,整體的回饋反而更接近掀背車的靈活特質,並保有相當的穩定性,轉向手感以及彎中的動態變化易於掌握,足下尺碼為215/55R17的Dunlop Sp Sport Maxx 050配胎也為功臣之一,性能訴求的產品特性在車速不慢的驅駛下也少有抗議聲,既然身為本田出品的小車,HR-V的身手經得起考驗,但並不代表它是輛犀利、精悍的「類鋼砲」,而是在舒適化的家庭需求之餘,依然帶有均衡穩健的動態表現,偶爾自駕還是能來點駕馭樂趣。本田車款向來都有其獨特的造車理念,這次的HR-V,能舒服地在市區代步,骨子裡卻依然帶有一定要求的操控水準,儼然將傳統SUV的舒適性以及掀背車靈活特質的優點搭配其中,這樣的跨界,跨的合理、到位。
- <HR-V S 主要規格>
- 引擎型式:1.8升L4 SOHC 16V
- 最大馬力:143hp/6500rpm
- 最大扭力:17.5kgm/4300rpm
- 變速箱型式:CVT無段變速
- 驅動型式:前輪驅動
- 懸吊結構:前麥花臣、後扭力樑
- 0~100km/h加速:9.99秒(P-Box實測 氣候:晴/氣溫:28℃)
- 原廠極速:NA
- 車身尺碼:4294x1772x1605mm
- 軸距:2610mm
- 車重:1273kg
- 輪胎尺寸:215/55R17
- 車價:84.9萬元
是否打開8891汽車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