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年、九世代演進 Audi A4 歷史篇
2.1萬瀏覽/2016年06月23日
概覽:
A4(代號B5)從1994年才首度做為車系名稱,但根源可回溯至1972年的Audi 80,時至今日超過40年演進,一路走來雖其個性不若BMW 3系列鮮明的運動取向,也不及賓士C-Class強調舒適,但它也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這樣的中庸之道確有其魅力所在。
第一代Audi 80(1972~1978年 代號:B1)
底盤代號B1的Audi 80可謂A4始祖(當時北美市場稱為Audi Fox),如同A6為接替Audi 100車型而來,於1972年推出,定位為中型級距產品,提供Coupe與Sedan兩種車身型式,由於當時BMW與M.Benz尚未推出3-Series(1975年)及C-Class(1982年),因此對手主要為Ford Taunus和Opel Ascona。初期的動力系統採用1.3升、1.5升兩款L4 SOHC引擎,輸出分別為54hp與84hp,並搭配四速手排或三速自排變速箱,隔年再追加一款運動化的Audi 80GT車型,搭載1.6升引擎,最大馬力達到99hp。
第二代Audi 80(1978~1986年 代號:B2)
第二代Audi 80改採全新的B2底盤系統,且開始採用共用平台作法,以利降低製造時程與成本,多項配置都與當年的第二代VW Passat共用。外觀設計由知名的義大利設計師喬治亞羅(Giugiaro)操刀,車身造型更為方正筆直,而設置於C柱的三角窗設計於此代車型出現,提升後座乘客的視野之餘,也成為日後Audi車輛的外型特色之一。動力部分除了新增可輸出114hp與134hp兩種版本的2.2升L5引擎以及五速手排變速箱,還包括招牌的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此外,頂級版本的Audi 80 quattro在小改款後改稱為Audi 90,且配備當時仍為新穎科技的ABS系統。
第三代Audi 80(B3)不再與VW Passat共用底盤,加大的車身尺寸提供更佳的空間表現,且採用空氣力學考量的流線化外型,以及首度於此級距採用鍍鋅製程車身,使其擁有更耐用的防鏽蝕能力。在動力方面,加入日後廣用的1.6升TDI柴油引擎,高輸出版本有著80hp/15.8kgm的表現,在歐洲當地市場頗受歡迎,此外,也首度在頂級的Audi 90車型所搭載的2.3升L5引擎導入每汽缸四汽門設計,提升進排氣效率下,使其達到170hp/22.4kgm的最大動力,並提供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
第四代Audi 80(1991~1995年 代號:B4)
第四代Audi 80(B4)基於前代車型的底盤改良而來,在車身尺碼與軸距皆同步放大,車身型式除了原有的Sedan以及Coupe,另外也新增敞篷及Wagan版本。此外也將恆溫空調、真皮座椅和定速等豪華配備列入選購清單內,而前座氣囊與ABS系統更是在1993年列入全車系標配,展現豪華中型房車該有水準。在動力方面也提供多達6種選擇以及新的4速自排變速箱,其中包括全新的1.9升TDI柴油引擎,可輸出90hp的最大馬力,在1995年的後期版本經過調校則提升至110hp,值得一提的是,此代的高端車型提供來自Audi 100的2.8升V6引擎,最大動力達174hp,為車系首度搭載六缸動力。
第一代A4(1995~2001年 代號:B5)
接替80車系的A4(B5),於1994年在歐洲當地上市,從外型上可嗅出更多現代化的設計元素,顯得更為大器、摩登。多項重大改變的其中之一便是再次與VW Passat共用底盤,軸距也放大至2620mm。其動力系統除了原有的1.6升L4、2.8升V6以及1.9升的TDI柴油引擎,也成為品牌口款搭載每氣缸5汽門設計的1.8升引擎,發表隔年再此技術加入2.8升V6引擎,最大馬力也由174hp提升至193hp,並可搭配同樣為車系首見的Tiptronic手自排變速箱。1998年後的小改款車型,除了以2.4升V6取代過往的2.6升V6引擎,並加入可輸出180hp最大馬力的1.8升渦輪引擎。
第二代A4(2001~2006年 代號:B6)
於2000年亮相的第二代A4(B6),採用全新的PL46底盤平台,軸距則微幅增長至2650mm,以換來更佳的車室空間,此外,最大變革便是運用更多的鋁合金材質,得以兼具輕量化與剛性。動力方面在初期除了沿用前代的1.6升、1.8升兩具L4引擎與1.8升L4 Turbo渦輪增壓引擎,另外也將原本可輸出190hp的2.8升V6排氣量增至3.0升,並擁有217hp 的最大馬力,在2002年則更換上全新的1.8升L4 Turbo引擎,最大輸出也由167hp提升至187hp,同時也首度提供搭載具備缸內直噴技術的2.0升L4引擎,可提供150hp的最大馬力,在當時導入屬於創新技術的缸內直噴也帶來更佳的燃油效率。最後則是配備於高規車型的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性能上有提升,可依情況將50:50的前後分配比率調整至25:75或75:25。
第三代A4(2005~2008年 代號:B7)
代號B7的第三代A4,仍沿用PL46底盤平台,但於懸吊及細部經過調整,以求更佳的動態表現。外觀導入新世代家族元素的盾型水箱罩設計,前後燈具造型也由過往的方形改為不規則狀,營造更為年輕的動感氣息。動力部分則有重大變革,採用新世代的2.0 TFSI以及3.2 FSI引擎,為了因應缸內直噴技術,同時不再使用每氣缸五汽門結構,改為一般每缸四汽門設計,最大動力分別為200hp與225hp,而原先的2.5升TDI柴油引擎則由排氣量較大的3.0升TDI引擎取代,可提供204hp的最大馬力,到了2005年更進一步調整精進至233hp。
第四代A4(2008~2015年 代號:B8)
第四代A4(B8)以MLB模組化底盤平台為基礎,又更進一步提升輕量化及整體剛性,而歷代不斷放大的車身尺碼也一舉突破4.7m,使得座艙與行李廂空間比起上代車型皆有所增長。動力編成上,包含汽、柴油引擎總共有13種動力版本,並因應日趨重視的環保潮流,其多數引擎皆具備缸內直噴以及渦輪增壓技術,範圍從1.8升TFSI的120hp至3.2升TFSI的265hp,而搭配的變速箱則有Muititronic無段變速以及S tronic七速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加上前驅以及quattro四輪驅動兩種傳動方式,車型的選擇性上可說相當豐富。
第五代A4(2015~年 代號:B9)
在國內將於6月30日發表的New A4(B9),採用最新的MLB evo platform底盤配置,車身尺碼雖略為放大,但重量卻較上代車型最多減輕120kg,對於節能與動態表現有實質幫助。外型融入則Audi最新的家族化設計語彙,在年輕化的車型訴求下,兼具科技感與大氣格局。除了外觀,內裝風格也上看齊,各項用料與做工皆更為講究,加上多達64種色調的車室氛圍燈,可依心情呈現不同風格。重點的配備部份則有12.3吋虛擬儀錶以及多項主動安全科技,徹底展現新世代產品優勢。動力部份不論Sedan或Avant車型,皆提供30 TFSI、40 TFSI以及配備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的45 TFSI三種車型,入門的30 TFSI搭載1.4升L4 Turbo引擎,可輸出150hp/25.5kgm的最大動力,而40 TFSI與45 TFSI均搭載2.0升L4 Turbo引擎,根據不同調校有190hp/32.6kgm以及252hp/37.7kgm兩種版本,三款車型的0~100km/h則分別在8.5秒、7.3秒與5.8秒完成。
是否打開8891汽車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