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da】Octavia 1.4TSI操控篇 火侯藏深處
1.9萬瀏覽/2016年04月05日
概覽:
第三代Octavia擁有VW集團旗下第一線技術,初問世時間是在2012年末,當時七代Golf也才剛問世沒多久,首次現身的MQB底盤也緊接著在第三代Octavia登場,眾所皆知模組化、多對應性是MQB底盤的最大重點,前為普遍的麥花臣設計,後軸則依引擎動力有所差別,150hp以下採用扭力樑設計,超過150hp車型則換上多連桿結構,Golf後懸吊同樣也有兩種規劃,只是界線設定在較低的122hp。
第三代Octavia擁有VW集團旗下第一線技術,初問世時間是在2012年末,當時七代Golf也才剛問世沒多久,首次現身的MQB底盤也緊接著在第三代Octavia登場,眾所皆知模組化、多對應性是MQB底盤的最大重點,前為普遍的麥花臣設計,後軸則依引擎動力有所差別,150hp以下採用扭力樑設計,超過150hp車型則換上多連桿結構,Golf後懸吊同樣也有兩種規劃,只是界線設定在較低的122hp。
扭力樑懸吊有著構造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對於動力不大、訴求平價的車款而言,這樣的設計有著相當好處,不過畢竟扭力樑懸吊屬於非獨立式,也就是左右會互相牽連,單側輪遇到坑洞起伏時,容易連帶影響另一側輪,因此吸震舒適性與操控表現難免不敵獨立式懸吊。不過,若不說Octavia 1.4TSI後懸吊為非獨立式,你大概很難感受到後懸結構是簡單、低成本的產物。
這次Skoda Taiwan將試駕地點安排在離島金門,當地路面品質不算差,但偶有柏油與水泥材質交錯鋪陳,交接處的銜接段差、路面材質改變造成的底盤噪音,Octavia 1.4TS都處裡的讓人滿意,當然無法奢求帶來宛如大型房車的質感,但也絕對沒有廉價、粗糙與不適,以一部百萬內家庭房車而言,表現恰如其分。前文有提到,扭力樑懸吊因左右牽連,比起獨立式懸吊較容易有搖晃感,我們很認真的去體驗這部分,但幾乎難以發覺「破綻」,舒適性與穩定度在同級對手中有上乘演出。
很顯然的,Octavia 1.4TSI底盤再乘坐性上讓我們相當滿意,那麼操控表現呢?相信你不會奢望Octavia 1.4TSI帶給你犀利的操駕感受,因為那是RS性能版的工作,金門道路偶有蜿蜒小徑,左切右拐,當然感受得到車身側傾,但此時若再碰到路面起伏或凹陷,懸吊仍有餘力處裡,不會造成不安或不適,歐系車調校底盤的功力在此清楚展現,而且別忘了,後懸吊是低成本的扭力樑型式!這讓我腦中不禁浮現Skoda廣告詞,「你終究要開歐洲車的,為何不現在就開呢?」,我們認為這句話並非指形象高低,而是更深層的駕馭感受,對於一些人,車輛可能就是單純的代步工具,但若你對車輛有較多的熱誠與感觸,相信你會在乎雙手所感受到的駕馭感,而這便是平民歐洲車所擅長的特質,也是日系平民車容易缺乏的一點。
●引擎形式:1.4升L4渦輪增壓
●最大馬力:150hp/5000~6000rpm
●最大扭力:25.5kgm/1500~3500rpm
●變速箱形式:七速自手排
●驅動形式:前輪驅動
●懸吊結構:前麥花臣、後扭力樑
●0~100km/h加速:8.02秒(P-BOX實測 氣候:陰/氣溫:17℃)
●極速:216km/h
●車身尺碼:4659mm x 1814mm x 1465mm
●軸距:2686mm
●車重:1292kg
●輪胎尺寸:205/55R16
●車價:95.8萬元(限時優惠價格89.9萬元)
是否打開8891汽車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