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大戰福斯!bZ4X與ID.3誰是最佳國民電動車?
賴文森追求駕技用心評車
8,888瀏覽/2023年02月03日
概覽:
國民品牌造電車,豐田bZ4X對決福斯ID.3,誰才是最親民好開的選擇?
雖然兩車一台是SUV、一台是掀背,卻有很多共通點,都來自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汽車大廠,也同樣是第一部以純電車架構而來,可以說是進入電動車時代的基礎作品,有重要的指標性意義,bZ4X和ID.3擺在一起,已經升級成兩大品牌「造電車」工藝的比較了,也讓我們好奇,誰能做出均衡成熟作品,成為電車時代的國民車。
车系编成表格
論動力數據兩現相仿,都是200hp等級,原廠公佈加速表現也差不多,但驅動形式有別,bZ4X為前置馬達/前輪驅動,ID.3則為後置馬達/後輪驅動,也讓人好奇各自會呈現何種動態性格。這次由貿易商引進的ID.3為Pro Performance版本,售價為158.8萬元(2021年式中古車),由於是最入門等級,電池容量、WLTP里程都比bZ4X少一些。
ID.3車輛由鎧騰國際車業提供 (電話:04-2389-8891)
內外設計表格
bZ4X擁有時下流行的跨界扮相,高底盤設定,加上大面積輪拱防刮飾板,給人動感活潑的感覺,以車身尺碼大小來說,接近Toyota自家RAV4。bZ4X在台販售僅有一種規格,搭載全LED頭燈,帶有遠近光自動切換功能,後方採用時下流行的左右橫貫式尾燈設計。
bZ4X的18吋鋁圈造型中規中矩,比較讓人感興趣的是配胎,這組橫濱Advan V61是OEM專屬胎款,並無單獨零售,原廠表示承襲了
橫濱Advan系列性能胎抓地訴求,又可兼顧靜音、舒適表現,規格為235/60R18。
ID.3第一眼看起來像Golf,但實際上車頂更高,比例更圓潤,用來換取更好的空間表現,而巧妙的雙色車身設計,將車頂黑化一路延伸至尾門,讓外觀少了笨重感。貿易商引進的是入門Pro Performance Life版本,頭燈組採反射式LED,視覺感不如同場對手精緻,尾燈造型則與Polo接近,採C字形LED光條設計。
入門版本即配置雙色鋁圈,銳利幾何造型與電動車形象頗為契合,配胎為215/55R18的固特異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Electric Drive)電動車專用胎,主打低滾阻、節能、安靜,並針對電動車高扭力特性,強化抓地表現與耐磨。
bZ4X內裝乍看之下很科幻,不論是儀錶位置,還是中央排檔座設計,都有滿滿的科技味,但事實上操作邏輯與傳統油車大同小異,保留大量實體按鍵,使用起來沒特別需要習慣之處。唯一的小缺點,是方向盤上緣容易遮到儀錶內容,得稍微調低一點,看起來才順眼。
bZ4X搭載12.3吋車載系統,帶有導航、聲控指令、無線Apple CarPlay/有線Android手機連接等功能,有中文化,操作起來也夠流暢。7吋數位儀錶採黑底高反差顯示,資訊判讀夠直覺,車輛設定、電力相關資訊都可在裏頭找到,想開啟全速域ACC、車道偏移輔助,可在方向盤右邊操作。
個人相當喜歡ID.3內裝設計,採用全觸控介面,並且將電子排檔整合在儀錶板旁邊,讓中控台看起來相當簡潔,中央鞍座也設計的特別低,讓空間開闊感增加。缺點是用料較為陽春,方向盤採壓花塑料,環艙可見大面積硬質塑膠,加上布質座椅,材質使用不如bZ4X豐富。
10.3吋車載介面特意將車輛設定、音樂、電力相關獨立出快捷鍵,事實上這也是開車最常用的功能,同時多種顏色主題切換、10色氣氛燈,讓視覺效果優於對手。數位儀錶為5.5吋,顯示內容簡單明瞭,中間為時速、續航里程,左邊為駕駛輔助狀態,右邊在連接Apple CarPlay狀態下可顯示導航,比較可惜的是入門車款沒有配置ACC,方向盤左邊僅有限速系統可用。
空間測量表格
兩台車格大小有別,bZ4X體格接近RAV4,是中型休旅尺碼,ID.3大小與掀背Golf相當,在空間表現來說,當然會對bZ4X有更多期待。在實際測量之下,bZ4X寬度表現明顯優於對手,但在頭部空間卻是一般,整體感覺不如想像中開闊:反倒是ID.3在頭部優,配上低矮的中控臺、排檔座,體感上不會覺得寬度比對手小,整體空間感出色,開車時多幾分放鬆無壓力的感覺。
後座bZ4X發揮了尺碼優勢,橫向寬度、頭部高度、膝部距離三項關鍵數據,通通優於對手,而且椅背多了兩段可調功能,乘坐角度更斜躺放鬆,數據上唯一的短板,就是後座地板中央隆起稍高,但也就僅僅多2.5cm而已,中間乘客不會被影響,如果每次都要載家人出門,我認為bZ4X是更理想的選擇。
ID.3雖然後座空間小,但較高的後座椅面設定,大腿較不容易懸空,支撐性較好,再來是門檻高度低、開門角度大,後門開口造型也不容易打到頭,設計上更有利於乘客上下車。
行李廂部分依舊是bZ4X較優,寬度、深度都勝出,且在後座椅背倒平狀態下,有更好的平整性,而且有電動尾門、開口設計佳,綜合空間表現,bZ4X在後座、行李廂都優於對手,是一台適合家庭買家的國民電動車。至於ID.3車格雖然小,但如果是自己開、兩人通勤,前座空間感更勝對手,是放鬆舒適的移動空間。
30km/h震動數據表格
兩台車都沒有電子懸吊,以結果來看,ID.3在震動30km/h關卡表現優於對手,擁有較少G力總和、最大G值也更小,代表車內接收到的衝擊感較低,且震動時長短,也表示車身回穩能力好,坐車較沒有搖晃感。以經驗來看結果並不意外,bZ4X車格偏向休旅,底盤重心高,相對ID.3低底盤設定更容易產生晃動。
60km/h震動數據表格
來到60km/h震動關卡,ID.3在低重心優勢下,通過減震墊還是比對手穩定,觀察測試儀導出圖形來看,於左右連續陣型相當平穩、規律,沒有突然揚起的G值,代表懸吊可良好吸收震動,在G值總和比對手小,震動時長也更短。以整體震動結果而言,毫無疑問是ID.3勝出,擁有更平穩貼地的行路感受。
車室隔音對照表表格
畢竟是電動車,兩者在靜止狀態下,唯一差異是冷氣壓縮機聲響,將兩者統一設定風量一段,「機器」測出bZ4X是更安靜一些的,但實際體感難分高下,都非常安靜。比較大差異在於行駛時抑噪表現,bZ4X的風切聲抑制不錯,但底盤、胎噪聲明顯,讓40~110km/h動態噪音表現皆遜於對手;ID.3情況則是相反,風切聲明顯,贏在底盤寧靜度好很多,讓動態數據表現贏過對手,實際上開會覺得ID.3更安靜、有質感。bZ4X坐姿比ID.3略高一點,高乘坐重心,明顯較有休旅車感受,座椅剪裁看似比對手立體,但乘坐服貼程度還是ID.3較優,加上高聳中控台、排檔座設計又多了點壓迫感,相形下沒那麼放鬆舒適。優點駕駛座採電動調整,帶有電動腰靠,副駕駛座則為手動調整。
bZ4X多了椅背角度可調設定,但缺點是椅面高度比ID.3低了不少,相較下腿部支撐差了一些。整體來說,bZ4X後座空間不錯,但論人體工學表現、乘坐舒適度,個人認為還是ID.3較為出色。
ID.3坐姿與一般房車相當,扣除內裝儀錶設計不說,坐在駕駛座握著方向盤,真的很容易聯想到Golf,但座椅設定卻更為出色,內側多了高度可調整扶手,巡航時「饋手」頗為愜意,加上柔軟貼合身型的泡棉,舒服!真要說唯一缺點,就是沒有電動調整。
若單看空間丈量數據,ID.3很多項目都輸給bZ4X,但有些東西卻是數據難以呈現的,就像是椅面支撐,就是比bZ4X略好,加上椅背角度、泡棉設定也好,因此整體乘坐感就是比bZ4X來得讓人滿意,但如果單純比空間開闊度,當然還是bZ4X比較好。
視野圖表表格
相信許多人認為,休旅底盤高,視野就會好,但其實視野好壞,與內裝佈局、窗戶面積大小也習習相關,ID.3擁有更低的中控台、車尾腰線,讓前後視野更勝對手;反倒是休旅車格的bZ4X,由於內裝重視跑格,中控台高聳包圍感較強,還有向上揚起的車尾腰線,使其在前後視野表現吃了點虧。
單純以鏡面造型來說,ID.3較為細長,且向外延伸,就實際測量數據左側可視角度達39.2°,但右側僅有14.0°,應加上廣角鏡設計會好一些。bZ4X雖然鏡片外緣也沒有廣角設計,但左右可視角度表現較為平均,左側32.9°、右側 27.2°,且鏡片寬大,看起來也舒服一些,表現比對手出色。
360環景盲區兩者差異頗大,bZ4X總遮蔽率為27.5%,比ID.3的23.2%數據多了不少,攤開數據比較,其實在A、B柱數據兩者表現相當,但來到後方C柱,ID.3明顯好很多,主因是C柱設計較細,後窗面積大,才能擁有較小的視野死角。
或許是因為電動車機械結構簡單,能夠做出更大轉向角度,兩者的迴轉半徑實測都優於預期,以bZ4X的體格來說已經接近中型休旅,但4.9m成績僅與中型掀背相仿;ID.3更是好得誇張,軸距比福斯自家Golf長,但卻有更短迴轉半徑,讓市區巷弄、停車更輕鬆。
性能測試表格
相較於ID.3,bZ4X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時,車尾上下晃動比較多,有種「貼地性」不如對手的感覺,而激烈操駕時,整個操駕手感就跟多數Toyota車款相似,好掌控,但極限不高,也沒有鮮明個性,很標準的豐田風格,坦白說有點讓人失望,畢竟bZ4X是嶄全新世代作品,又有電動車一貫的低重心特性,原先心裡預期應該更俐落一點。
但激烈操駕下真正讓人「煩心」的是輪胎,235/60R18的橫濱Advan V61雖然被冠上Yokohama引以為傲的高性能Advan系列,但其實著重節能,除了不擅長側向抓地力,全力出彎時,前輪空轉明顯,循跡性並不甚理想,明顯影響bZ4X動態表現,最後單圈紀錄為47.1秒。雖然ID.3也是單馬達設定,但卻放在車尾,成為RWD後輪驅動,跟bZ4X的前驅大不同,不過老實說,也許兩車重心分佈都不錯,也可能是因為是一般乘用車、非性能車,正常行駛下很難感受出驅動模式的差異,ID.3開起來仍舊很輕鬆,就像一般Golf,而不是「性能版後驅Golf」!
ID.3配胎為215/55R18固特異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胎面比對手窄,輪胎也是強調節能,非標準運動型產品,不過實際展現出的側向抓地力就是比bZ4X強,出彎也不會空轉打滑,加上轉向精準度也更好一些,倒是本車具備XDS電子差速機構,作動感受不明顯,但也沒關係,因為最後輕鬆跑出44.9秒時間,比bZ4X快了兩秒多!唯一可惜就是煞車比起bZ4X較容易過熱,制動表現倒是沒問題,也許後煞車結構為鼓式終究影響了制動散熱性。
加速成績表格
bZ4X擁有Eco、Normal、Snow三種駕駛模式,我們以Normal+循跡關閉進行加速測試,以全油門起步瞬間感受來說偏向和緩,沒有對手來的有衝勁,在前驅設定下也沒有打滑、扭力轉向情況,201hp/27.2kgm在電腦控制下循序漸進,過程頗有油車感受,除非是刻意全油門再加速,才能感受馬達瞬間出力的勁。最終0~100km/h測出7.40秒成績,通過400m為15.72秒、末速138.87km/h。
ID.3擁有Eco、Normal、Sport三種模式,由於循跡系統無法關閉,我們僅能以Sport來測試。動力數據204hp/31.0kgm比bZ4X略大一些,車重1813kg(德規數據),比對手輕了87kg,因此起步瞬間力道優於bZ4X,後輪驅動再循跡介入下,也完全沒有打滑情況,測試結果,0~100km/h加速7.04秒,通過400m為15.27秒、末速144.99km/h,從起步到400m結束都優於對手,就連40~70km/h再加速也是更優,毫無疑問勝出。
100-0km/h煞停距離表格
ID.3煞車採用前碟、後鼓設定,規格上看似不如對手前後碟煞,但實測煞停35.39m距離卻比對手更短,足見鼓煞並不代表煞車力差,在日常駕駛情況下,煞車行程比對手來得長,對於一般駕駛來說更好控制力道,開啟動能回收B檔位下,腳感也能線性自然。相較之下bZ4X煞車初段力道會強一些,但遇緊急狀況想煞停,距離又比ID.3來得長,綜合整體煞車表現是ID.3較為出色。
能耗測試表表格
電動車能耗是以「Km/kWh」為單位,代表「消耗1度電能行駛多少距離」,數字越大耗能表現越佳,至於測試條件部分,這次兩車均開啟動能回收、Eco模式、空調23度一段。以基本規格條件來看,ID.3車重輕了87kg,同時配胎寬度更窄,車重輕、滾動阻力低,更有利於電耗表現,測試當天市區、高速路況都不算太塞,兩車一起跑,最後ID.3都比對手更加省電。bZ4X操作一如過往Toyota熟悉,是輛不需要適應的日系國民電車,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捉對比較之下,bZ4X的底盤平穩度,與動態操控、加速表現,均落後於德國對手ID.3,唯一亮點,僅有在休旅車格下,擁有較好的空間表現而已。簡單來說,bZ4X只贏在車格大,在車輛動態、駕駛質感方面皆遜於對手,讓人覺得這豐田首輛電車很可惜,開起來少了點劃時代革新感。一樣是電動國民車,ID.3這次表現可說是壓倒性獲勝,在性能測試方面,加速、賽道、煞停項目全部勝出之外,甚至就連日常開都比較省電,至於攸關舒適性的震動、隔音等項目,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除了車格較小,後座空間遜於對手之外,ID.3的動態表現可以說是難以挑剔,是一輛成熟,均衡好開的國民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