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買車計畫中,我設定的預算是落在80 ~100萬區間,且以休旅車為主要考量,而過去的開車經驗下來,自己是比較偏好歐系車的駕馭感,同時也對科技配備有很大的要求。但當去年大改款Sentra橫空出世,打著有無線Apple CarPlay、遙控啟動引擎、車輛碰撞警示等配備,不免也引起我的好奇,想看看Sentra實際開起來是否能讓我打破既有的框架,選擇一輛原本不考慮的品牌與車型。
在這一週的體驗時間裡,我將深刻的感受這台車的內裝氛圍、配備與各路段駕馭感受,接下來將會分成車輛外型、內裝配置、駕馭感與配備、空間這4大部分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車輛外型】
一開始在網路上看到Sentra的圖片時,確實打破我以往對Nissan有種比較老的印象,這代的外型多了很多銳利的線條,包含在車頭、車側跟車尾都非常富有張力。
我認為Sentra最好看的角度是正車頭與側方45度角的位置,正面看過去V-Motion的鍍鉻飾條讓整體質感提升許多,兩邊細扁的LED頭燈組增添了一些現代化的氛圍,下方兩側的霧燈採用有點像迴力鏢的造型,讓整體視覺感受上更為運動與具侵略性。
頭燈的部分,外側的光源為日行燈,大燈是在內側,方向燈則在下排,不管是亮起來還是熄滅的狀態,因為LED的關係都讓整個配備感受不會是陽春的,而我使用的時候大多都是切到Auto模式。
▲頭燈晚上亮起的感覺
側面的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組17吋雙色輪圈的造型不錯,另外車身下方的折線非常明顯;而後照鏡在車輛上鎖後並不會自動收折,需要自己另外按車內的收折鈕才行。
而比較可惜的是,Keyless的部分沒用上主流的感應式,依舊是需要按把手上的小方鈕才會作動,而這套Keyless按鈕不僅只支援前方兩個門,就連使用邏輯我個人認為都有點奇怪,按壓Keyless鈕一次後就只會解鎖「按的那個門」,不會直接解鎖全車,若要一次解鎖全車們的話就必須得快速連按兩次按鈕才行,多次使用下來實在很麻煩,因為根據我過往開歐洲車的經驗是按一次就能全車解鎖,不太確定這是否能另外更改下設定。
車尾的部分,從車側看上去最明顯的是從後門開始上揚的腰線,肌肉感非常到位,對於提升整體運動感很有幫助。
尾燈比較可惜的是幾乎都採用傳統鹵素燈泡,可看出原廠有將造型感設計出來,但不是配備LED光條就感覺少了點味道,不然以想像來看,這樣的造型搭配LED光條應該會蠻好看的;另外倒車雷達是四眼式,排氣管隱藏在保險桿內。
▲尾燈晚上亮起的樣子
【內裝配置】
內裝的部分我想網路上都有很多文章可以參考,因此我會比較著重於細節與使用上的分享。
首先設計感的部分,我個人很看重設計感,尤其是內裝,這代Sentra的內裝我認為進步非常多,同時也有利用一些縫線與飾板創造出層次感,如果是棕色內裝層次感又更強列,私心比較偏愛棕色內裝。
而內裝一眼看過去最吸睛的絕對是中間的9吋大螢幕,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跟Android Auto的功能,使用上的畫質很高(但不包含倒車顯影),作動也很順暢靈敏,畫面會隨著頭燈自動開啟而變換顯示模式,夜間跟日間的亮度皆可自訂,雖然沒有特別做出駕駛導向的設計,但在開車過程中看導航與操作都蠻順暢的。之前我去展間試駕過Focus Active,雖然螢幕也不小,但看導航時都會有一種很遠且斜著看的感覺,可能是習慣性的問題,相較起來Sentra在這方面就沒有任何需要適應的地方。
但這螢幕主機其實也有幾個缺點:
1.有搭載360環景攝影,且包含不同角度的3D側照,但畫質還有加強空間。
2.使用無線Apple CarPlay時有時候會中斷,有點像閃退,但大概中斷5~10秒後就會自動接回。
3.使用無線Apple CarPlay時手機會很耗電,加上這台車沒有辦法無線充電,因此通常還是會需要接線使用,因此整體效益不大,比較適合短途上下班使用。
冷氣下方的置物空間個人認為都蠻就手的,放置一台iPhone 12 Pro剛好,前方有一個USB插孔與12V電源供應。
這代Sentra的杯架採用方形設計,還沒試用之前都會預設它能夠放下一些方形的紙盒飲料,但經過實測後發現,它其實只能算「固定」著飲料而已,可以看到飲料下方還有一大塊空隙,基本上放方形飲料是會懸空的,不過飲料又卡的蠻牢固,所以就…算是一個不上不下的概念吧!方形飲料是可以使用但不會完美的貼合底部。
另外分享一個使用上的小訣竅,因為Sentra在前方中間的出風口有三個,因此我都會將左右兩側的出風口吹向駕駛與副駕,中間的出風口就直接往下方杯架的方向吹,這樣多少可以讓飲料有些保冷的效果喔~(Sentra的冷氣蠻冷的)
中央扶手內的置物空間不大也不小,放一些雜物蠻適合,裡面有一個Type-C跟USB插孔,全車可以充電的地方就這兩個,加上中控台的插孔共三處而已。
方向盤的部分是我認為這次大改款Sentra改變最好的地方,因為過去Nissan的方向盤都不怎麼好看。
另外在調整雨刷與大燈時,儀錶的螢幕都會同步顯示當前狀態,UI設計的很直覺,對於常常不知道目前雨刷跟大燈在哪個模式的人來說,這點確實蠻貼心的。
前車門板在扶手的部分是皮質包覆,車窗控制面板採用類Carbon的材質,搭配上周圍的霧銀飾條,著實讓這個小地方的質感提升許多。但只有駕駛座車窗支援一鍵升降,門板下方的空間實測放一瓶PH 9.0的水就差不多滿了,無法放到兩瓶。
手套箱的空間算是有點小,頂多放一些衛生紙、濕紙巾之類的可能就差不多了。
【駕馭感與配備】
在這一週的試駕下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大部分:一是超高舒適度,二是隔音有超乎意料的水準。在舒適度的部分一直是Sentra強調的強項,雖然底盤可以感受的出來與歐系品牌還是有些差距,但已經相當不錯,高速的情況下不會有不穩的情形,與我之前開過的Mazda CX-30相比,雖說兩者同樣屬於日系車,但CX-30在經過坑洞的回彈會有種頂到駕駛的感覺,可以感受的到Q度但不太舒服;而New Sentra雖然一樣感受的到彈跳,但頂多就是車身有晃動,晃動在傳遞到身體前就已經被過濾掉了。而且我可以感受到整體車身非常紮實,行駛過程中也沒有異音產生,移動過程就只有兩個字:「舒服」。
而過往開Toyota、Honda的經驗一直讓我對日系車有種普偏隔音不太好的印象,但這次Sentra完全顛覆了我在隔音這方面的成見,開到時速110km/h風切聲依舊不明顯,全車最吵的大概就只有胎噪了。
但由於這次試駕有走到部分山路,Sentra在動力的部分很明顯不足,因扭力偏小的關係,在很陡的山路上即使保持在低檔位,油門踩到底爬升的速度還是很緩慢,就連超車也會需要預留更長的距離供車輛加速。
在一般市區平路駕駛Sentra時,我建議要開啟ECO模式,如果沒開的話就會需要特別注意油門深度,在時速20km/h前很容易輕輕踩就覺得整個車身很躁動,以我自己試駕下來除非開山路不然都是全程ECO模式,但麻煩的是每次發動都需要再按一次。
另外ACC跟車的部分我也有很好的印象,加減速的做動都非常柔順,當時速設定到90km/h而當前時速仍在40km/h時,車輛也不會突然拉高轉速急著加速,而是會緩緩地提高到設定的時速,前車減速的話煞車也不會太突兀,可惜的是沒有車道置中功能,但車道偏離警示的方向盤震動倒是震的很有感。(上圖為跟車距離設定為第2段時與前車的實際距離,總共3段可調)
【空間】
整個行李廂的容積個人認為一般家庭都會夠用,深度很深。比較麻煩的是啟動引擎時車輛預設後行李廂是上鎖的,想要開啟需要透過前座按鈕開啟、或是鑰匙帶在身上用電磁閥開啟,如果忘記其中一個就得要乖乖回去駕駛座重做一次囉。
後座的部分以我170cm坐中間位置的視角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到膝部空間非常寬裕,中間也不會讓人覺得特別侷促,朋友180cm也覺得空間蠻舒適的。前座椅背也有地圖袋的配置,但後座沒有充電孔,另外可以提的是Sentra的後座冷氣很涼,需要時常載家裡的長輩或是朋友的人,應該都不會聽到他們喊熱了。
後座中央扶手因為沒有設計拉環,要放下中央扶手其實要花點巧勁,裡面有兩個杯架,且放下後是能水平固定住的,不會直接垂下來。
▲扶手無設計拉環,要放下來較不便利
後座開門角度大約80度,上下車的開口也不會太窄,但因為是房車的關係明顯座著點較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造型的關係,下車時後座乘客的頭很容易會碰到車頂的夾角,每次都會需要特別閃一下才行,如果有考慮購買的話,建議要請經常坐後座的成員去試坐看看能不能接受。
後座門板扶手部分與前座一樣也是皮革包覆,唯一少了就是霧銀飾條的點綴,車門板下方大概只能放下一瓶600c.c.的飲料,空間不大。
綜觀Sentra帶給我的感受,我認為它不止維持原本舒適的本質,更將其他部分表現得面面俱到,很多地方都令我對它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以駕駛的角度來說,Sentra有著不錯的底盤與豐富的配備,後座舒適性也不會被乘客嫌棄,如果是以現階段80萬左右的預算來看,房車之中我認為它就是此級距的首選,在這一週的試駕過程中,我也邀請了一位正在觀望明年要不要買這台車的朋友一起來體驗看看,最後他也是給予Sentra相當高的評價,更奠定了明年選擇購買這台車的決心。
最後我認為比較可惜的一點就是,Sentra雖然有支援全速域ACC跟車系統,但卻沒有一併搭載車道置中的功能,考量到未來車輛也許都會標配,甚至有些競品現在就已經有了,Sentra在這部分就稍嫌落後他廠一些,如果未來能夠搭載上去,那麼這台車對我來說就將會是個完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