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

超級測試!鋼砲代言人?福斯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

54J用車寫生活讓影像說話

5.8萬瀏覽/2019年05月09日

概覽:
鋼砲夠快、樂趣充沛自然不在話下,必要時安全座椅、奶瓶尿布通通上車也不會失了分寸,一輛鋼砲該有甚麼表現?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為你解答!

因應歐盟WLTP排汙規範,德國福斯在2018年已取消生產歐規標準版GTI,僅保留供應動力更為強悍的GTI Performance給市場大眾,國內跟進之外,為了降低入手門檻,以精簡配備的GTI Performance Pure取代原有GTI,144.8萬定價低於18年式GTI的148.8萬,並具備更精湛的性能。在Focus ST正式引進前,目前市面上250hp級距鋼砲僅此GTI Performance唯一選擇,GTI Performance雖然已屆產品末期,但245hp馬力與前軸電子限滑差速器等專屬配置卻讓性能更加出色,19年式車型並導入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套件列為標準配備,產品實力堪稱完備。154.8萬的Performance擁有19吋鋁圈、Dynaudio音響、麂皮座椅與大尺寸電動天窗等高階配備,本次試駕的Performance Pure則為簡配版,18吋鋁圈氣勢略遜一籌、座椅改為經典格紋織布,至於天窗與音響差異則屬於消費者個人喜好了,兩版本價差10萬元其實還算合理。GTI外形硬是比標準版Golf要來的強悍許多,保桿採專屬設計、兩側擾流鰭片頗有張牙舞爪的氣勢。GTI Performance更有別於MK7.5 GTI,採用專屬紅色GTI字樣。細節大量運用蜂巢格柵,這可是GTI經典樣式,水箱罩紅色線條延伸至頭燈內側,展現性能氛圍。頭燈組採全LED配置,下緣更延續蜂巢式樣,細節展露無疑。下方霧燈亦為LED光源,但缺乏自動遠近光燈等先進科技是較為可惜之處。車尾則略顯平淡,若非大口徑雙出尾管恐怕很難一眼看出其身分。尾燈細節同樣豐富,全LED光源讓視覺效果多了變化,方向燈更採用序列式點亮設計,這可是GTI車型專屬配置。內裝線條直來直往,質感還不賴,在方向盤、排檔座和座椅採紅色車縫線,營造運動感的必要元素,與高一階的Performance版本主要差三項內裝配備,包含天窗、音響系統(喇叭數從9具減為8具)、座椅由麂皮改為格紋織布,如果是只在意性能的買家,少了這三項配備應該沒太大影響。12.3吋數位儀錶辨識度高,不論導航或行車輔助系統等相關資訊都能簡單傳達,而且為全中文介面,沒什麼能挑剔的地方。9.2吋觸控資訊系統畫質精細、功能齊全,具備中文導航、藍牙、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操作流暢度和觸控靈敏性也相當理想。方向盤是車內最具豪華感的地方,皮質細膩、握感出色,平把造型和金屬材質的搭配也十分討喜。後座冷氣出風口在國內是很實用的配置,對解除車內悶熱有確實功效。前排置物空間較為侷限,排檔座前方提供一組USB接孔,中央扶手下方僅可放置小型物品。中央鞍座提供兩組置杯架,門板置物空間則是相對充裕,內部植絨有效降低物品滾動噪音。後排置物空間相對缺乏,門板置物容積也小了許多,中央扶手杯架可個別調整間距,容納不同尺寸的飲料包裝。GTI Performance Pure縱然有著性能武裝,骨子裡依然是那輛適合每個家庭的五門掀背。前座空間充裕、乘坐舒適,與新世代掀背車相較毫不遜色,雖為織布座椅、但拉開車門映入眼簾的格紋配色確實帶有幾分特殊情懷。擷取先前超級測試五門同級對手資料做對比,GTI前座空間乍看沒有太多優勢,但仔細比較數據不難發現表現都在伯仲之間,皆符合中型掀背車的空間表現,不過GTI座椅造型與一般Golf不同,前座對比僅做為參考。身為一輛五門掀背,後座空間自然也是重點所在,Golf不論膝部空間、頭部餘裕乃至椅墊長度都符合一輛家用車款的期待,只不過地板中央隆起達到19.3cm,第五位乘客入座可得多多擔待。Golf後座舒適度與同級對手相較顯得出色,主要受惠於椅面長度讓大腿更有支撐,且頭部空間也因車頂線條平值而更有餘裕。掀背車最大的好處便在此,臨時需要載運大型物品僅需放倒椅背即可,底板平整並具備高低可調,兩側還設有隔板與小型置物空間,配合掛勾、12V電源插孔等配置,機能性沒有太多挑剔空間。Golf行李廂深度雖然略遜於Focus,但內部高度、開口離地高等卻是優於兩輛對手,放置大型物品時較有優勢。放入超級測試專屬20、26吋行李箱,已佔去約2/3的空間,且行李箱高度已無法裝設尾廂障版,但尾門仍可正常關閉、剩餘的空間還可容納全車乘客的隨身包包。Golf尾門造型方正、放入大型物品也相對輕鬆,不過尾門開啟高度並不低,地下停車場得多注意上方管線,對身高嬌小車主操作時恐怕也得吃力些。

為了讓底盤吸震性數據能夠橫向對比,每次測試我們都掌握以下標準流程

1.以P Box作為車速判斷:由於各車時速錶各有不同誤差,為了精準掌握車速30km/h、60km/h,因此以GPS訊號的P Box為車速依據。

2.震動計算起點統一:起始點為前輪壓到第一根減速條,震動儀產生G值開始計算。後輪壓到最後一根減震條、震動回復近於0時為計算終了。在車速一致、計算起終點都相同之下,所測得的震動數據即可橫向對比。

名詞解釋

瞬間最大G值:儀器所測得的瞬間最大值

三關卡震動時長:車身開始震動計算,到恢復平穩截止,將三關卡各自震動時間相加總合,時間愈短,可解釋成穩定性愈好。

三關卡G力總和:在車速、計算區段都相同的情況下,把同一段時間裡的震動值相加,若總值愈小,代表吸震性佳,需特別說明的是,這總和值不代表總受力,而是希望大家較容易理解且能相互對比的數據。

兼具性能表現的GTI Performance Pure在懸吊設定偏向硬朗,在低速狀態下面對坑洞感受頗為直接,從30km/h震幅曲線可以看出懸吊面對單輪與連續左右關卡迅速抑制震盪,然而瞬間最大G值分別來到1.2G與-1.52G,數據相當「硬派」。GTI Performance Pure在最大G值與震動總和兩項數據皆呈現鮮明性能設定,震動時長也來到約2.2秒,顯見GTI在低速行車震盪感受相對顯著,但歸功於阻尼設定相互匹配,面對道路起伏仍有緩衝感,而非改裝懸吊般硬碰硬。60km/h震幅曲線將懸吊設定取向展露無疑,三關卡的負G值皆顯著大於正G值,代表壓縮側阻尼設定較為硬朗,面對路面突起反饋鮮明,回彈設定則較為和緩,保有沉穩感受,整體設定偏向追求支撐力並兼顧舒適表現。檢視60km/h各項數據,能發現最大G值與震動總和雖有所增加,但數值提升幅度卻相對較小,凸顯GTI Performance懸吊較善於處理中高速的特性,雖然在低速帶有較多彈跳,當車速提高整體舒適性與穩定度也會有所提升。 隔音量測以分貝計數據為準,分貝計架設車室中央,關閉音響並將空調風速調整至第一段。Golf座艙隔音本就出色,在GTI Performance Pure身上也承襲相同表現,然而怠速時座艙內傳來些許排氣聲浪,就性能角度而言顯得恰到好處,並不會過於惱人。巡航時由於引擎維持低轉,輪胎與風切所產生的噪音則蓋過排氣聲,整體仍屬安靜,唯有油門踏下、轉數爬升才會有較鮮明的聲浪產生。GTI Performance Pure採織布椅面,椅型立體而擁有不錯的質感,泡棉設定偏硬、置身其中支撐性相當好,且針對腰部、大腿均有造型強化,提供激烈操駕所需的包覆性。後座同樣因應GTI身分而有專屬椅面,但泡棉造型與標準版相同,並未因應性能身分而強化包覆性,置身其中同樣舒適、有支撐力,且受惠於平直車頂線條,頭部空間尤其充裕。前後視野測試中,可視距離愈短,代表視線盲區愈小,自然是有助於駕駛辨別前後狀況,有利於距離掌握。Golf車頭長度偏短、在前方視野取得相當好的成績,比起先前Focus 5D、Auris都要更容易看見前方障礙物。後方則受制於五門掀背車尾窗面積略小的先天限制,可視距離來到15.6m,但標配倒車攝影機與環車雷達可彌補這項小缺點。Golf前方視野盲區僅4.9m,遠優於Focus與Auris,日常駕駛擁有較好的安全感,後方視野則與Auris盲區範圍相同,倒車時可得看仔細確保安全。以身高174cm測試人員進行後視鏡可視角度量測,Golf由於駕駛座側後視鏡外緣具備廣角曲面,可視角度因此來到30.7度;相對副駕側採平面鏡,外緣鏡片面積也不夠大,可視角度測得18.6度,行車變換車道時建議確實轉頭觀察會較安全。從三車對比不難看出左方後視鏡均大於右方,符合左駕車款駕駛需求,GTI後視鏡照射範圍略遜於Focus,但卻優於Auris,如此結果與後視鏡造型、鏡片面積較有關係。Golf一路走來以粗壯C柱成為其經典特色,但粗壯C柱卻不致對視野產生太多影響,從駕駛座向後方看去、C柱遮蔽在合理範圍內,配合倒車顯影與兩側後視鏡確保後方車況即可確保安全,至於B柱遮擋角度略大屬左駕車款正常狀況。360視野三車著實在伯仲之間,均沒有因為外觀造形而犧牲視線範圍,Golf全車視野遮蔽範圍來到25.4%,介於Focus與Auris之間。原廠公佈迴轉半徑為5.45m,實測左右迴轉半徑均為4.65m,對比以往超級測試試駕車款,如此迴轉半徑算相對較小,對市區巷弄穿梭有幫助。拜電控系統不斷推陳出新,GTI不再僅有加速快足以說嘴,彎中刻意補油、前軸電子式限滑差速器令推頭現象不甚鮮明,自然擁有更高的彎道極限與流暢動態,樂趣再度升級。GTI Performance Pure搭載18吋專屬鋁圈,原廠配胎為225/40R18普利司通Potenza S001跑胎,在定位上屬頂級街胎,對應GTI Performance大馬力前驅設定頗為合適。然而後續二次試駕來到大魯閣執行賽道計測時,前輪因不堪眾家媒體輪番操駕而磨耗殆盡,以同尺寸馬牌PremiumContact 6取代,兩者輪胎差異我們稍後再敘。從震動測試能看出GTI Performance懸吊追求性能與舒適間的平衡,山道奔馳車身側傾輕微、面對起伏也能明快吸收,這讓駕駛得以輕易掌握車身動態與重心。GTI Performance轉向犀利,後軸則穩穩貼住地面,緊跟前軸劃過彎道,若路線足夠熟悉、GTI在山道上展現的戰鬥力值得敬畏。將測試場景移至大魯閣卡丁車場,此處彎道均屬於低速彎,對於煞車與輪胎抓地力的要求比起車輛平衡、穩定性更為吃重,前輪所搭載馬牌PC6極限略低於後輪S001,胎壁支撐性也較軟,讓最終測時結果為42.20sec,主要靠著245hp動力在直線路段提高車速,若前輪能換回原廠S001,相信成績能更精進。 GTI Performance搭載代號EA888、2.0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這具引擎已演進至第三世代,成熟度與改裝潛力都是當前市場上的一時之選。對比MK7.5 GTI、GTI Performance馬力從230hp提升至245hp,峰值區間也稍稍延後至5000~6700rpm;扭力從35.7kgm小幅提升至37.8kgm。GTI Performance具備Launch Control功能,切入S檔、關閉循跡,一腳油門一腳煞車,轉速隨即攀升至3750rpm蓄勢待發!即便有著Launch Control助陣,245hp前驅車仍舊難以避免輪胎慘叫,幾經嘗試、稍收油門伴隨微微輪胎聲彈射而出,最終測得0~100km/h 6.27秒、零四14.46秒@161.04km/h的佳績。GTI Performance動力調校成熟,扭力釋放與變速箱換檔可用天衣無縫來形容,然而以往7代GTI換檔強烈衝擊感與猛烈排氣放炮聲卻不復見,感官刺激稍稍弱了些。儘管GTI Performance搭載專屬煞車配置,前340mm後310mm碟盤尺碼比起GTI顯著大上許多,但煞停實測成績並未特別突出,不論煞停距離或時間都與同等尺碼車款在伯仲之間,屬合理範圍。不過煞車踏感線性紮實、從照片也可看出車身前傾姿態細微,制動過程穩定性極高,給人良好信心。 雖說GTI Performance性能感受濃烈,但Golf車系終究與日常實用脫不了關係,要開著GTI Performance日常通勤不僅沒有任何難處,相信更是許多人的小小夢想,油耗表現自然值得關注。油耗實測按超級測試的固定路線進行,高速測試時間是16:00~17:00(一高汐五高架,內湖~五股來回),市區則從17:30開始,藉著車流較多讓實測數據更貼近上下班用車環境。

以245hp動力等級來看,市區油耗實測7.8km/L其實並不算太過意外,走走停停的路況絕對不是GTI擅長的領域;較令人意外的則是高速油耗,實測成績達15.6km/L,表現甚至比起自家同為2.0升Tiguan 330TSI還要優異,這點七速DSG變速箱我想功不可沒。
福斯兩大主力車系Tiguan與Golf在19年式導入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結合原有ACC智慧定速、增加主動車道維持、盲點偵測、後方來車警示與警急待援輔助。GTI車系做為車系高規,自然也將上述科技全數列為標配,讓GTI Performance也具備Level 2半自動駕駛機能。IQ.Drive半自動駕駛輔助作動範圍為0~210km/h,可完全對應國內道路速限,降低長途行車疲憊感,系統運作顯得成熟,不太容易出現突兀的加減速動作,駕駛也能透過儀表板觀察當前系統狀態,相當可靠。因應IQ.Drive智慧駕駛的導入,方向盤左側也增加主動安全防護按鍵,ACC主動定速、車距維持、系統選單等都能在此操作,邏輯上頗為簡單便利。歷經完整測試項目的驗證,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展現身為鋼砲代言人的堅強實力,百公里加速實測6.27秒、空間充裕、又能兼顧舒適日常,最令人驚豔莫過於亮眼的高速油耗,節能表現著實出乎意料。然而144.8萬買輛中型掀背肯定帶些熱血感性,台灣福斯深知GTI的優勢所在,在性能基礎上賦予最好的配備與不錯的質感,讓人買得心甘情願還大呼划算。

查看完整版 >

Volkswagen Golf綜述頁

規格配備 | 圖片 | 一鍵詢價 | 中古車

去看看
主頁

相關標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