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角退散!ARTC行車盲點系統體驗之旅
概覽:
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交通事故的新聞,此次ARTC就以行車盲點為主題,解釋如何將行車死角降至最低,提升行車安全。
致命的盲區危機據2014年交通部統計資料,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機車乘員所涉入的交通事故,就佔總死亡人數六成以上,而細究背後肇事原因,轉向不當比重占了13%,這其中除了駕駛人本身的開車習性外,當車輛轉彎時所產生的盲區,也是導致意外事故發生原因之一。此次ARTC先以靜態展演的方式,解說小型與大型車輛不同的視覺盲點。一般小型車前方由於A柱及B柱遮蔽視線,並隨著車體型式產生不同程度的盲點區。駕駛後方即便已經有車內與車外後視鏡輔助視野上,不過行車時,左右兩側仍存在大面積的盲區。大車部分,在2011年,交通部便規定大型車至少配備六面後視鏡,包含車外左右各2具、前方1具以及車內一具,以減少行車盲點。此回ARTC就以新、舊法規下的兩輛大型車作為比較。在場展示的白色大型車,由於後視鏡多配備了一組廣角鏡,可減低盲區所帶來的危險。由ARTC提供的資料來看,由於大型貨車涵蓋死角多,除了廣角鏡外,同樣安裝於車門上方的近側視鏡也同樣可以降低車側的死角,而上述這兩項視鏡目前法規也強制要求大貨車強制安裝(大客車為選配)。另一方面,舊型法規下的藍色大型車則由於缺乏安裝前視鏡,因此當行人剛好在車輛前方的盲點區,就可能會發生意外。不過,即便大貨車已透過法規強多面視鏡,還是希望藉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幫助,多了主動提醒的作用,讓可能發生的風險減至最低。
ISO標準的盲點偵測系統所謂ADAS輔助系統是藉由安裝在車上各式感測器,透過影像辨識以及雷達測距等技術,偵測與追蹤車輛周遭的靜態與動態物體,並提高行車安全的系統。目前常見的ACC主動式巡航、FCW前方碰撞預警以及本文的重點BSW盲點警示等系統皆屬此類,而盲點偵測系統的基本原理,是以雷達偵測位於車輛兩側或是後方車輛,並在一定的範圍內提醒駕駛留意車側狀況。此次ARTC展演的盲點系統,是基於ISO 17387標準測試規範所開發,若廠商對盲點警示系統有測試需求時,ARTC可用ISO的標準代為測試。而對廠商而言,相較於法規尚未建立前,並無設計規範,若產品日後有了ISO標準為主要參考,將更有保障。
標準規範的作動條件系統作動範圍在車輛左右兩側0.5公尺至3公尺間所圍塑而成的矩形面積,若其他車輛出現在這些區域時,BSW就會發出燈號提醒。除了前述的範圍將警示外,測試車和目標車在相距30公尺以上的距離或是目標車超越測試車的前保桿後皆不可發出警示,此外,測試車和目標車橫向距離相距6.5至7.5公尺時,同樣不可以發出警示,順利透過上方數道測試後,才算真正符合ISO的標準。
盲點偵測系統實測體驗此次ARTC將示範車輛分成測試車(搭載BSW系統)以及目標車。目標車會以較高相對速度(約4~11km/h)分別從左側及右側超越測試車,同理測試車也會以較高的速度超越目標車,藉由這種方式測試BSW功能是否正常。測試車內的BSW展示電腦畫面,當畫面中央的綠色燈號亮起,表示後車正位於警示區域內。透過測試車內的BSW展示電腦畫面以及提醒燈號(放置於車頂方便外界觀察),就能了解後是否有車輛正在接近。據ARTC內部人員表示,若是在提醒燈號當下駕駛仍執意打方向燈時,該套系統將以聲響來進一步警告駕駛,希望能藉此避免事故發生。
【編輯評論】
制定標準 消費者更具保障近年來各大車廠紛紛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日後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勢必將成為新車的基本項目,此次藉由體驗盲點偵測系統,除了意識到車輛盲區對於行車安全的重要性,當未來國內相關法規將盲點偵測系統列為必須強制安裝的配備時,勢必將會吸引廠商大量開發類似的產品,而此次ARTC所展示具備ISO國際標準規範的盲點偵測系統,相關的設計條件就可以成為國內廠商在開發時的參考依據,而當產品具備了ISO標準,對消費者而言也才能更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