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貼身詳解 嘆為觀止的BMW M6 GT3廠車
概覽:
M6 GT3今年正式投入全球FIA GT3等級賽事,或許你會想,此代M6問世已有一段時日,現今才出現廠車,進度會不會有點慢。這問題當你隨著我們的採訪了解M6 GT3之後,可能就不會再有這疑問!
今年是BMW建廠百年紀念,這對於BMW而言,絕對是全球性的大件事,國內總代理在8月底特別舉辦一場跨世紀特展歡慶百年紀念,其中除了帶來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與多款經典老車之外,另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M6 GT3廠車,這是BMW賽車部分今年最新作品,新鮮指數爆表,可惜只能遠觀,隔靴搔癢實在不痛快,因此展覽結束後,我們立即連繫這部M6 GT3擁有者Team AAI-Fist,來場貼身近拍!
FIA GT3規範賽事在這幾年快速擴張,全球一線車廠幾乎都有投入GT3賽車開發,BMW的上一部GT3廠車是以Z4作為基礎開發,Z4 GT3在2010年初登場,直到去年M6 GT3亮相為止,Z4 GT3已在賽場上征戰五年,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賽制規範每年都在調整,五年差異到底有多大,這回Z4 GT3也一同現身,新戰駒與老戰友肩並肩,對照之後驚覺GT3廠車在5年裡的變化如此巨大,宛若不同等級!
在市售領域上,大家應該很清楚Z4與M6完全不同級距,但依照FIA GT3賽制規範,並不限制基礎車型的選擇,而藉由規定空力套件的設計,來控制車體寬度,而車身長短就無限制要相同,也因此成為車廠挑選基礎車型時,必須好好考量的一點,以BMW這兩部世代接替的GT3廠車而言,Z4車長遠比M6來得短截,靈活度自然較佳,但M6的大尺碼無疑也讓其高速灣更為穩定。
GT3賽制規範繁多,坦白說除非是實際投入的車隊,否則多數人難以研究透徹。動力系統可接受各種引擎進氣型式、排氣量,但這不代表馬力輸出就可以「無限上綱」,其在進氣口處設有節流閥,限制進氣管徑,從源頭著手限制進氣量,來達到大家動力均相當的目標。按照賽事規範,廠車所使用的引擎型式均需比照市售車型,因此M6 GT3自然採用4.4升V8雙渦輪引擎,BMW賽車部門公布最大馬力585hp,現行M6在搭配Competition Package之後,馬力已達600hp水準,「廠車馬力比市售車小?」,資深賽車迷應該都知道這不是稀奇事,馬力並非最大訴求,空力效果、彎中速度、耐用性才是致勝要素!移開引擎蓋可以發現(是的,移開而非打開,引擎蓋面積覆蓋整個車頭),引擎本體「下沉」到極低位置,低重心是最大目標,也因此進氣路徑、Intercooler位置與排氣管都需重新規劃,與市售車差異之大,讓人驚奇!
M6 GT3讓人驚嘆的還有車頭結構,已完全不見原廠車體,而是採用鋼管設計,避震器也以斜角度擺放,雖然離方程式賽車仍有一段距離,但讓人意外GT3等級廠車的改造幅度居然可如此之大!再將Z4 GT3擺放在一起,與M6 GT3一比較,Z4 GT3引擎室看起來宛若N組規格,不僅引擎擺放位置極高(其實是M6 GT3有夠低),也可看出車頭結構是以原廠車進行強化,可清楚看到避震器塔頂,只是有防滾籠結構貫穿防火牆連接至避震器塔,這樣的手法在國內TTCC房車賽裡就可見到,就是一般強見的廠車化改造法,不似M6 GT3是完全砍掉重練,重新設計前方車體結構。M6 GT3後懸吊改造也不簡單,從原廠車的多連桿變為雙A臂,同時也這是本車最高機密之一,BMW賽車部門有交代可別任意供媒體拍攝,也因此我們無緣一窺其奧秘。
至於M6 GT3到底比Z4 GT3快多少?其實這是一個不容易量化的答案,畢竟每個賽道特性不同,兩車差異會因不同賽道而有不同的差異,不過根據AAI車隊表示,以6月份在馬來西亞雪邦賽道所作的測試為例,由於當時為初次測試,進行一些基礎設定後,即由車隊新人林宇下場,做出2分06.5秒的成績,而去年AAI的Z4 GT3在雪邦賽道兩場比賽中的最佳單圈為2分07.158秒,M6 GT3僅經過基礎設定後,車隊新人就可做出比Z4 GT3在正賽中還快的單圈紀錄,多少數據化印證了M6 GT3的性能躍進程度!
是否打開8891汽車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