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超速還是被開罰單?原來開太慢也違規!
Rrrr弘大膽踩踏 小心駕駛
5,101瀏覽/2023年12月30日
概覽:
大家都知道開車超速是違規且危險的行為,但其實國道龜速車也讓造成許多安全隱患,甚至會影響道路整體使用效率,並不是慢慢開最安全!
你是否曾有過收到「國家級追焦照」,本以為是自己不小心超速,沒想到仔細一看才發現根本沒開超過速限,氣得怪政府搶錢,想申訴討回公道的經驗?如果是的話,很遺憾得告訴你,其實警察並沒有開錯單,而是你的行車觀念恐怕要更新一下了!(圖/內政部)近年政府來常在宣導的「慢速車占用內線道」就是在講這件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國道除了有最高速限以外,還有明文規定各線道的最低速限。如上圖所示,行駛於外、中、內側車道,分別少於時速60km/h、80km/h及90/100/110km/h便屬違規,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1項第3款,處新臺幣3000~6000元罰鍰,罰的甚至比超速更重!(圖/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其中外、中線車道的執法標準都是固定的,只有內側車道會依不同路段的最高速限,作為可行駛的最低速限,換言之,只要行駛在內線車道就一定得開到最高速限,沒達標準就應該留在中線車道,如果時速不到80km/h的話,只要待在外線車道就不必擔心受罰!
龜速和超速一樣危險超速之所以在社會大眾心中被歸類為危險駕駛行為,不單只因為違反道路規則,最重要的是與其他車輛間的「速差」過大,遇到任何突發事件都會大幅縮短反應時間,而龜速車其實也一樣,都會因為過大的速差擾亂到整體車流秩序,因此只要每輛車都保持一致的速限來行駛,就是最安全的駕駛方式。龜速車除了會讓事故危險因子增加外,另一方面就是會拖類整體道路使用效率,特別是隧道這種不能超車的路段,只要有一台「路隊長」出現,後面就會擠滿長長的隊伍,迫使大家只能用緩慢速率行駛,與其他車道間的速差也會加大,所以像雪隧這種比較長的隧道,就有導入科技執法針對龜速車開罰,還會搭配一旁LED看板與廣播,提醒龜速駕駛適時提速。(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超車道」不應長期占用不過也不是速度夠快就能恣意橫行,不少駕駛認為中、外線車道有大車行駛,還有一堆匝道交會車流,出於嫌麻煩或怕危險的原由,所以通通都擠到內線車道,仗恃自己有開到最高速限,或是索性將駕駛輔助系統訂在110~120km/h,以為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但其實《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第33條第2項也有明確規定,內線車道為「超車道」,應作為短暫超車使用,如果長期占用導致致堵塞,將處新臺幣6000~12000元罰鍰,簡單來說就是不管時速開多少,超完車就應該回到原車道,讓內線車道隨時保持淨空,供有需求的車輛超車使用。(圖/國道公路警察局)
別太執著於「錶速」不過也能理解有些駕駛因為現在國道區間、測速照相一堆,為了不想冒著被拍照的風險,乾脆將速度降下來,或是看著時速錶不自覺「限速」,但其實因為國內法規的關係,車輛錶速基本上都會比真實速度快,再加上速限也有向上容許10km/h的寬限值,所以大家別因為看到錶速超速就不敢開快囉~
延伸閱讀:「快樂錶」怎麼來?揭密錶速比真實速度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