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

大型車交通死傷連4年破萬人!安全問題何解?

邱翔車與生活,如你如我

2,862瀏覽/2023年11月25日

概覽:
大型車交通傷亡比例高,是馬路上的不定時炸彈!要解決這問題,除了教育用路人「閃遠點」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對症下藥?

交通安全宣導總是告訴我們:「遇到大型車閃遠點以策安全」!然而國內大型車事故卻是居高不下、甚至連年死傷數破萬,這到底是司機的問題?用路人安全意識不足?還是台灣道路設計,對大型車行駛其實並不友善!?(原圖/新竹縣政府)

「大型車」有哪些?交通事故傷亡數高嗎?

大型車依用途大致分成「客車」或「貨車」,前者常見的有公車、客運、遊覽車等,後者則有曳引車、聯結車、油罐車之類,全台灣加起來約有超過二十萬輛。據統計,2022年大型車交通事故總件數為9332件,一共奪走390條寶貴性命,等於每天至少1人死於大型車輪下,若加上受傷人數,全年更超過1萬1千多人,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道安問題!(圖/中華車會)

大型車事故死傷人數居高不下?

翻開近10年的統計數據來看,2012年大型車事故總件數為7569件,死傷人數共計9264人,2014年總件數首度破9千、死傷人數也破萬人,2015~2017年間數據稍有下降,但從2018年起又再度反彈,近4年更是死傷人數連年破萬,顯見大型車交通問題一直存在,且政府至今仍沒有解決方式。

大型車事故占比?哪類型事故最多?

從2022年大型車事故占比來看,有29%是來自大客車、71%是由大貨車造成。警方分析,前者由公車、客運組成,行駛路段多為速度不快的市區道路,且多數公司會要求司機轉彎時需停等,確認無人車後才能通行,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機會;至於大貨車占比會超過7成,則可能是因為貨車有著碩大的貨廂或貨斗遮蔽,相較下視野死角範圍更大,行進間不容易察覺其他用路人,事故率因而較高!(圖/交通安全入口網)

另外「道安資訊查詢網」統計,2022年全台大型車因「左右轉」造成的交通事故有1559件,其中又以機車涉入的1367件為大宗,其次為行人(111件)、自行車(81件),共計造成1627人受傷、64人死亡。警方表示大型車轉彎時會產生內輪差,若用路人誤入「禁區」,很容易造成憾事!(圖/交通安全入口網)

什麼是大型車「視野死角」與「內輪差」?

汽車是封閉式的空間,視野難免會因為車體結構而受限,當駕駛者無法由肉眼直接看到、或是藉由後視鏡間接看到的視野區域就稱作「視野死角」,新聞常出現的「被A柱擋到」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而大型車因為車身長、車體寬,且通常駕駛座位置也較一般家用車高,視野死角自然也就更大。(圖/交通安全入口網)

大型車轉彎時,內側前輪畫出的圓半徑較大,後輪畫出圓半徑較小,前、後輪行經軌跡的差距就稱為「內輪差」,而且內輪差大小與車身長度有關,一般來說,大貨車內輪差為3.5~4.5公尺,聯結車內輪差為6~7.5公尺,若周遭的機車、自行車或行人沒有危機意識保持距離,就很容易發生憾事,所以才說遇到這些大車,還是敬而遠之比較保險!(圖/交通安全入口網)

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面對大型車事故居高不下的課題,政府除了製作文宣,來提高民眾的危機意識外,也要求各縣市交通局與學校合作,舉辦道安推廣活動,將大車直接開入校園,邀請學生親身體驗何謂「內輪差」與「視野死角」,一旦踏入這些禁區,不管人多人少,司機就是「看不到」,倘若行駛中未多加查看,意外就很有可能發生!(圖/交通部公路局)

此外,既然視野死角是大型車的一大罩門,政府也頒佈了「行車視野輔助系統」的規定,規範2018年起新登檢領照的大客車及大貨車,應於車身兩側及後方至少各裝一具攝影鏡頭,需具備錄影留存功能,且車內得搭配不小於7吋的螢幕,供駕駛查看車外畫面,而自2022年起,舊款大型車也被要求須加裝視野輔助裝置,期望全面改善大車視野不佳的問題,若未依規定安裝者,最高可開罰新台幣2.4萬元。

道路設計也有改善空間?

自從台灣被CNN認證為「行人地獄」以來,各界不斷要求從工程源頭做改善,還給用路人一個「安全又合理」的道路空間。交通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黃文鑑就直言:「很多事故不見得是駕駛的錯,而是道路設計的關係,讓駕駛陷入一個陷阱裡」,舉例來說:像是路開太寬太直,誘使車輛開快,或轉彎視野不足,讓大型車司機誤判等。(圖/交通部公路總局)

專家建議,應該先盤點大車行經熱區,針對易肇事路口優先改善,例如:有些路口彎幅對於大型車來說偏小,導致大車需要違規跨越車道或侵入人行道,才有辦法順利通過,若能改良轉彎半徑,或許就能避免碰撞意外產生;此外,台灣道路多數行穿線都太接近路口,不僅駕駛視線死角多、反應時間也不夠,應向道路內「退縮」約一輛小客車的距離,當車輛轉彎時,駕駛就能正視行人,通行時會更安全。(圖/金門縣政府)

查看完整版 >
主頁

相關標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