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

油耗騙很大!?一文搞懂能源局怎麼做測試

邱翔車與生活,如你如我

1.1萬瀏覽/2022年03月24日

概覽:
油耗數據差很大!是能源局騙人?還是車商廣告不實?且慢!抓戰犯之前,你得先搞懂國內油耗測試怎麼做再下結論!

相信不少車主、包含筆者心中都有相同疑問,為什麼能源局油耗總是與實際上路「落差很大」,而數據「打78折」幾乎成為車主們默認的標準,且屢試不爽,確實讓人好奇究竟國內能效測試方法依據為何?又是怎麼做測試?

現行國內油耗測試法規是什麼?

依「車輛容許耗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規定,廠商製造或進口的小客車、小貨車、小客貨兩用車均須選取一部代表車,送至主管機關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測試,並可依美國FTP75、歐盟NEDC或最新的WLTP擇一測試,不過就實務而言,查看近年來能源局核發證明,國內車商多以NEDC為主,WLTP雖然是新制,但用的人並不多,究竟兩者差在哪?又為何偏愛「舊人」?以下為你一一探討!(圖/新竹縣政府)

NEDC是什麼?

早於1980年代開始啟用NEDCNew European Drive Cycle)規範,譯為新歐洲行駛循環測試,並在1992年增列市區行駛的部分,目的是為了向消費者提供一個可比較的參考值,初期是在一個筆直且平坦的道路上進行,但因為環境天氣不可控,且為了測試的重複性,最終還是移至實驗室裡進行。

測試環境是在有滾筒平台的實驗室裡,搭配車前使用鼓風機,模擬當前車速相稱的氣流,並區分為市區及高速兩階段進行取樣,不過測試過程中包含大燈、空調、音響、加熱座椅等會增加耗能的配備都會被關閉,這明顯與實際用車環境有出入,若受測車款為手排車型,還會有規定的「換檔時機」,反而容易忽略特定車輛本身的設定,而導致較大的油耗落差。

最為人詬病的是,NEDC總測試時間20分鐘、行駛約11公里,被認為時間少、距離又偏短,難以反映日常通勤,而測試過程中平均速度僅33.6km/h,且定速比例超過4成、車輛怠速時間過長、加減速占比偏低等,與實際用車場景幾乎不符比例,整體測試結果比較像是「實際巡航里程的上限」,因此NEDC才會被譏笑「太過理想」,也才會產生原廠油耗數據「打7~8折」的說法!

WLTP與NEDC差在哪?

為了修改已明顯過時的NEDC,歐盟於2018年9月全面導入油耗新制WLTP,逐步取代現行制度,並自2021年起,歐盟所有販售新車的油耗數據一律以WLTP測試值為基準,至於台灣環保署也於2019年9月實施的污染六期法規中,宣布可接受WLTP測試程序報告,不過至今仍採並行制,帳面數據「好看」的NEDC自然成為車商的心頭好。

全名為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s的WLTP,翻譯為「全球調和輕型車輛測試程序」,除了是為了修正NEDC「太過理想」的測試現況,也希望透過統一標準,去除各國間因不同測試程序造成的車輛管制差異、減少廠商測試成本,各國目前也都逐步達成共識,朝向WLTP標準邁進。

WLTP蒐集歐洲、印度、美國、韓國及日本等五個不同地區的駕駛數據,經過大數據統計分析,最後歸納出低速(Low)、中速(Medium)、高速(High)、超高速(Extra High)等四種道路模式的行車速度曲線,與僅有市區與非市區兩種取樣測試的NEDC相比,模擬的行車樣態更多,更能充分反映車輛的實際油耗狀況。

而在執行之前,受測車輛得先依據功率重量比,選擇不同分級的行車型態做測試。簡單來說,功率重量比是評價車輛性能的綜合指標,一般來說相同類型車款(如排氣量等),功率重量比較大則性能就越佳,以此為分級標準,更能看出各車型油耗數據的代表性。

更貼近真實的模擬測試

上述四種行車速度曲線,光用看的可能「沒有概念」,但其實每一種都是模擬相對應的用車環境,且都有嚴格的里程與車速限制。低速型態行駛距離約3.1公里,平均車速18.9km/h,與NEDC的市區型態相當,中速型態行駛距離約4.8公里,平均車速39.5km/h,類似於國內郊區的平均車速,中高速型態行駛距離約7.2公里,平均車速56.6km/h,類似於國內行駛於省道與快速道路的平均車速,而高速型態行駛距離約8.3公里,平均車速92km/h,類似於國內行駛於國道的情況。

雖然測試過程同樣是在實驗室裡完成,但WLTP各個環節都重新修正,包含測試時間增加10分鐘、行駛距離多了1倍、模擬高速公路行駛比例提高、提高行車速度,並大幅減少車輛怠速及定速的時長,加減速的占比也做了優化,且據了解,未來包含會影響車輛空氣動力特性、滾動阻力或車輛重量的選配件也會納入評估條件內,滾動性的調整測試流程,力求更貼近車輛實際使用的情境,讓油耗數據更具參考價值。

WLTP取代NEDC 油耗不再騙很大!

總結來說,NEDC所測出的油耗數據,並沒有騙人、原廠也沒有廣告不實,只不過因為數據過度理想,與現實落差不小,消費者才會產生「受騙」的感覺,不過很抱歉!這一切都合法,制度本身也沒有「對錯」,設計之初也有因地制宜、符合當代需求,但當一個體制逐漸與現實脫鉤,確實就需要檢討並汰換,測試方法也需與時俱進,因此才會有新制度WLTP取而代之,雖然初期油耗數據「帳面上」會有陣痛期,但測試更符合實際用車環境、數字更能反映「民意」,有機會扭轉油耗數據只是「參考就好」的既定印象,也期待國內主管機關也能盡早全面跟進,讓各車油耗更貼近真實,這樣設車廠油耗平均值總量管制才有意義不是嗎?

事實上,就近期的觀察,國內陸續有車商採用WLTP作為新車油耗的依據,雖然因為該車款是大改款,且動力系統有更動,難與舊款的NEDC數據做比較,但表單上提供更多樣的油耗數據可做參考,確實有助於消費者更全面的了解這輛車到底省油與否。

查看完整版 >
主頁

相關標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