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超速!?遵守速限真的好難嗎!?
54J用車寫生活讓影像說話
1.7萬瀏覽/2022年03月04日
概覽:
交通部將「嚴重超速」定義從超速60km/h下調至40km/h,身為駕駛在拍手叫好前,最好先想想我們的速限真的合理嗎?
速限訂定有標準規範嗎?(圖片來源:高公局網站)
合理的道路速限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讓所有用路人快速抵達目的地,然而速度限制不單純只在路邊插張告示牌就叫速限,實際上速限訂定在建造公路的計劃階段就已經大致確立,包括建造公路目的、預期車流量、路線設計曲率等因素綜合考量,便決定這條新建道路所能允許的最高車速。(圖片來源:公路總局網站)
除此之外,道路速限也必須要有統一性,也就是在一段區間內速限必須統一,若是道路速限隨著每個彎道不同而頻繁變化,便會讓駕駛無所適從,光看速限就忙的要死,那有精力去好好開車?綜合以上「道路設計速率」與「速限統一原則」,便是目前台灣道路速限訂立最主要的參考方式。
台灣速限到底有甚麼問題?(圖片來源:公路總局網站)
既然台灣速限訂定都有原則可循,那麼速限議題為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檢討?尤其近年區間測速大行其道,速限的合理性更是一再被搬上檯面,這些紛紛擾擾其實與台灣速限訂定方式非常落伍有關。台灣的道路速限訂定其實是相對死板的「依法行事」,直接取道路的最低設計速率作為速限,很容易就會面臨實際車速與速限脫鉤的窘境,舉例來說,一條10公里長的道路,沿路都能以70km/h安全行車,其中僅有一個彎道必須減速到40km/h才能通過,按照「速限統一原則」這條道路的速限將被訂立為40km/h。與台灣不同,國外普遍採用「自由車流速率」、以科學計算方式訂定道路速限,同樣一條10公里的道路道路便會沿途都是70km/h速限,在進入40km/h彎道前透過縮減車道寬度、減速標線、甚至設立圓環等方式迫使駕駛人減速,直線加速、彎道減速,開起來自然更符合一般用路人的駕駛習慣。除了速限訂立方式與國外截然不同,台灣在道路硬體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按照正常開車習慣,駕駛人會因為車道寬度、視線遠近、車流量多寡「本能」判斷這條路該開多快(也就是自由車流速率),但台灣道路多數蓋得又直又寬,卻強硬插上50km/h速限,使得駕駛人很容易依循本能開車超速而不自知,真要遵循速限反倒是違背本能,開車過程中必須頻頻低頭確認車速,要知道「未注意車前狀況」可是台灣道路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這其中的關係不言而喻。
速度管理該從硬體建設做起要改善這樣問題得從道路建設開始,道路與車道寬度必須按照設計速率調整,讓駕駛更容易遵循本能行車,現有過寬的道路能從取消路肩,增設人行道、避車彎、停車格等方式調整路幅,一旦道路寬度縮減、視線不再開闊,自然而然就會放慢車速,達到速度管理的目的。郊區道路速度提升,便應強化路口視線,調整道路線型(彎道曲度),讓民眾能以較高的車速安全通行,假以時日,駕駛便能依循郊區視線好=速度快、市區視線差=速度慢的原則調整行車車速,該快則快、當慢則慢,而不再只是插個速限牌就叫做速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