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

車窗起霧好討厭?這些清除小撇步搞懂了沒

Rrrr弘大膽踩踏 小心駕駛

6.5萬瀏覽/2022年03月04日

概覽:
窗戶上霧茫茫一片怎開車?其實有比拿抹布擦更好的方式,先搞懂「起霧」成因與原理才能對症下藥!

下雨天就像「哈味」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不過常在開車的老司機們一定對台灣多雨潮濕的天氣不陌生,尤其天氣冷時降雨不僅行車視線容易受雨滴影響外,就連玻璃起霧都好像隔了層紗般地難以透視,這背後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起霧?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到,只要「陰雨綿綿」「氣溫劇變」這兩個因素同時發生,就會有高機率遇到車窗起霧的情形發生,事實上背後成因也確實跟這兩點息息相關。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溫度下的相對濕度並不相同,溫度越高,飽和蒸氣壓就越高,能含納的水氣量也越多;反之同樣的水氣量遇到冷玻璃後溫度瞬間降下,就會超過該溫度級距的飽和蒸汽壓達到「露點」,這時候過量的水氣就會凝結成液態水附著在冷玻璃上面,大量附著在冷玻璃上面的微小水珠,正是造成我們視線受阻的原因。

這現象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每天幾乎都會遇到,原理就跟把冰涼飲料放在室溫一段時間後,瓶身會附著一堆水珠一樣,都是因為冷/熱溫差而造成的凝結現象,差別在於車內起霧是附著在需要被透視的玻璃表面上,比較容易被我們察覺並受影響。

如何消除霧氣?

因為車窗起霧的成因跟車內外冷/熱溫差有關,所以其實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只要相對濕度夠高、溫差夠大都有機率發生,而水氣凝結的位置也不太相同,有時會在車窗內,有時卻會出現在車窗外!

出現在「車窗內側的起霧」,應該是大部分人冬天最常遇到的狀況,因為乘客呼出的熱空氣造成車內濕度上升,加上暖氣的關係導致車內溫度比車外還高,車內潮濕熱空氣碰到冰冷的車窗玻璃後,就會瞬間凝結成小水珠造成「起霧」。

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馬上將車內空調(A/C)打開,利用壓縮機製造的冷空氣降低車內外溫差,並同時將車窗、外循環給打開幫助空氣流通,也因為霧珠是產生在車窗內側,所以必要時也可搭配人工擦拭的方式加快消除。

而「車窗外側起霧」則大多會發生在夏天駛進地下室時,因為車內放著冷氣所以車窗十分冰冷,冰冷的車窗接觸到地下室溫暖潮濕的空氣後,就會在車窗外側凝結大量水珠,而在地下室內又沒法像一般道路利用高速撞風來蒸散掉水氣,因此只能快速開窗減少車內外溫差,也因為露珠是產生在外側,所以開啟雨刷也是個加快消除擋風玻璃外側霧珠的方式。

更輕鬆的除霧方式

其實車輛本身也有設計除霧功能,大家只要在空調介面中尋找上圖所標示的按鈕,就能輕鬆清除前擋與後擋風玻璃上的霧珠。前擋除霧功能按下去可以讓車內冷氣集中吹向前擋風玻璃區域,大量乾燥冷空氣將可使玻璃上的霧珠快速蒸散掉。

而後擋除霧功能則是利用後窗上一條條金屬銅線導電加熱後,蒸散掉後車窗上的霧珠,這項功能因為是直接針對車窗加熱,所以不管是對於車窗內還是車窗外的起霧都非常有效。只是大家使用時要特別小心,如果後擋加熱功能在太過低溫的環境使用,尾窗會有很高的機率因為熱漲冷縮的關係爆裂,長時間開啟加熱功能同樣十分危險,只要霧珠消失就應立即將加熱功能關閉。

市面上也有許多防霧劑可供使用,其原理是利用界面活性劑來降低水的表面張力,讓玻璃上凝結的小水珠不會一顆顆分別排列,反而會集中形成一道天然的水膜,水膜的光線穿透性將比起小水珠來的優異,因此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視線影響。這類防霧劑算是相對持久、主動的防霧方式,只要塗抹在車窗內側就可以將防霧效果維持1~2週左右,但要注意防霧劑必須使用中性溫和的成分,否則很有可能會傷害到隔熱紙甚至是車窗本身。(圖/蝦皮購物網)

最後,如果不想額外花錢的人也可以DIY自製防霧液,只要使用家中的中性洗潔精加水,比例大約1比6,再用海綿均勻塗抹在內側玻璃上,乾燥後再用毛巾擦乾淨即可。這種自製防霧液同樣是利用洗潔精的特性破壞水的表面張力,防霧效果可以持續1~2天。

查看完整版 >
主頁

相關標籤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